这就好比下棋,将布局阶段的子力连成片,就该中盘发力了。6月1日,由长江沿线18家港航、物流企业组建而成的长江公司正式成立。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将上海港的这一重大整合举措,描绘成“转方式”棋局中的关键一手。
早在2002年,上港集团就开始实施“长江战略”,当年先与武汉港签订了合作意向,共同经营武汉集装箱码头。随后,上港集团又先后投资重庆、九江、南京、江阴、长沙、宜宾等长江沿岸主要港口,并在部分港口设立大型物流园区和仓库,成立航运企业,一张上至重庆、下抵上海的长江航运网渐已成形。
然而,上港集团这一始于8年前的“长江战略”,立足点是基于箱量的增长。“2000年至2008年,上海港每年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幅度都在20%以上,当时决策要投资长江港口,既为了服务好长江流域,也为了吸引沿岸集装箱货源经上海出口,以保持上海港箱量的持续增长。”没想到,全球金融危机打乱了公司的战略计划。2008年以来,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下滑态势,下跌幅度一度超过15%。同期,长江沿线各港口的外贸出口箱量也大幅萎缩,各码头出现产能过剩现象。箱量停止增长,运营成本却难以缩减。
老战略遇上了新问题,能否赋予“长江战略”以新的内涵?“长江依旧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水道,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,关键是转变观念,针对新需求,跟上新形势。”陈戌源表示,回过头来看,过去上海港的快速发展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外贸出口的急剧增长。但国际经济格局已变,原有的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,毕竟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,箱量的增长空间有限。即使没有发生金融危机,上海港也不能再以箱量论英雄,必须将生产力从单纯的码头装卸中解放出来,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,提升航运产业的附加值。
如何以变应变?陈戌源表示,“长江战略不能再一味追求增量,而是要将存量盘活。”以前,长江沿线18家企业独立运行,航运企业只管运输,港口公司只负责本地的码头装卸,各自为战,协同效应几乎为零。上港集团成立统一的长江公司后,将着手在这一方面破题:将分散的棋子联合成势,整合资源以提高利用率。今后,新公司可以在长江流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,而不是单一的码头服务。比如,一批货从上海到重庆,该在哪个港口中转,该采取哪种短驳方式,是否需要直接配送到门,这些不同的服务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订制。“更为关键的是,联合将会产生无数的排列组合,物流产品种类可大大丰富,整个长江流域的物流产业链价值就能得到体现。”
“黄金水道”要真正下活一盘棋,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据了解,下一步,上海港将在整合沿江资源的基础上,关停部分闲置码头和堆场,全力将发展触角伸向高端物流领域。